荣成长安网

分类导航
当前位置 : 首页 > 荣成法院 > 正文
与法“童”行 少年与法的奇妙相遇
荣成政法网 来源: 阅读:

当獬豸神兽遇上好奇少年,当“小小法官”敲响法槌,暑期课堂让法治教育不缺课。7月10日,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家长的陪同下,桃园街道朝阳社区的17名小朋友走进市法院石岛法庭,在参观、体验、互动中开启一场“零距离”法治启蒙之旅。

沉浸式参观“正义殿堂”

带着雀跃与好奇,孩子们首先探访了安检室。法院干警化身向导,现场展示了守护正义殿堂的第一道“智慧防线”:从刷身份证进行人证精准比对,到X光机对包裹的无遗透视扫描,再到物品寄存与严谨的人工复检。孩子们目不转睛,真切体会到严密的安检是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基石。

步入敞亮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,孩子们亲眼目睹了这个集立案、查询、调解、答疑等多项服务于一身的“便民服务枢纽”,如何让复杂的诉讼事务变得触手可及、便捷高效,深刻感悟“让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 的司法温度。

紧接着,庄重的法律文书展示区点燃了热情。“原来打官司的第一句话长这样!”孩子们兴奋地围聚在民事起诉状展台前,通过耐心生动地讲解,诉状的“核心密码”—— 原被告信息、诉讼请求、事实与理由三大要素变得清晰易懂,抽象的法律条文,转化为鲜活的“生活语言”。

这里有一堂生动的法治课

参观意犹未尽,一堂聚焦“看不见的暴力”的法治课随即展开。干警以熟悉的校园场景切入,抛出引人深思的问题:“起绰号只是玩笑?”“传谣言真的无所谓吗?”瞬间点燃讨论热情。

一个真实的案例让气氛瞬间沉静——同学B造谣A是“小偷”并扩散,致A被孤立、抑郁休学。孩子们瞪大眼睛,神情凝重,真切感受到语言也能伤人至深。

干警随即层层剖析,明晰法理,引导孩子们了解到,造谣侵害的是宝贵的“名誉权”,如同损毁了一个人宝贵的“社会名片”。面对“小朋友犯错,谁来负责?”的疑问,清晰阐释:法律要求监护人(父母)为未成年子女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,这不仅是为了赔偿损失,更是深刻的“责任教育”。

这堂没有说教的法治课,让“名誉权”“监护责任”化作孩子们心中清晰的行为边界,一颗名为“言语有界,行为有责”的法治种子,在他们的心田悄然埋下。

法槌起落间的正义初体验

模拟法庭环节将此次活动推向高潮!孩子们分别化身为审判长、审判员、书记员、原告代理人、被告代理人、法警等角色。当象征职责的法袍加身,小小身影瞬间散发出别样的专注与庄重。

一场围绕“校园名誉保卫战”的模拟庭审正式开启:在干警的指导下,“审判长” 沉稳端坐,法槌轻敲,把控全场节奏;“原告代理人” 义正辞严,条理清晰地陈述谣言造成的伤害与侵权事实;“被告代理人”据理力争,寻求理解与和解的可能;“书记员” 指尖飞舞,认真记录着庭审的每一句话;“法警” 肃立维护着法庭的秩序。

整个庭审程序规范、流程严谨,孩子们全情投入角色,亲历了举证、质证、辩论的完整过程。当“审判长”依据“查明的事实”作出要求道歉与赔偿的“判决”时,法庭内肃然无声。

脱下法袍,兴奋的讨论声响起:“原来法庭上每句话都要负责任!”“辩论时证据太重要了!”这场零距离的司法实践,让书本上的法律,化作可触摸的流程与角色、可感知的威严与公正。

法雨润青苗,童心向光明。这场精心策划的法院开放日活动,以沉浸式的体验,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法治的种子。下一步,市法院将持续延伸司法职能,聚焦未成年人法治教育,创新普法宣传形式,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成长之路。